三六九小報

三六九小報》是台灣日治時期的一份漢文台灣話文刊物,其宗旨為針砭社會。內容主要是歷史和詩文,白話文章較少,另外還有「雜俎」、「史遺」等專欄[1]。1975年成文出版社有全文複刻。

三六九小報
1931年1月23日第40號刊。
编辑趙雅福
发行量5年間,共479號
創辦人台南南社春鶯吟社
创刊日期1930年9月9日
最後發行日期1935年9月6日
语言漢文台灣話文

命名

據該報《發刊小言》載,創辦乃成於談笑之間,每月逢3、6、9日出刊,一個月計出刊9次,故以「三六九」命名。「小報」則因台灣一地大報林立,議論堂皇,以「小」為標榜,乃致力託意於詼諧語中,寄諷刺於荒唐言外。

沿革

該報於日本昭和五年(1930年)9月9日,台南南社春鶯吟社的成員創辦《三六九小報》,由趙雅福擔任編輯發行人。昭和十年(1935年)9月6日,《三六九小報》停刊。發行5年間,共計479號。而在這五年的期間裡該報曾有過兩次停刊[1]。 趙雅福在<發刊小言>及以後五年內報紙共65篇文章中使用一個他以前及以後都未使用過的筆名[刀水],那是從他的號[劍泉]兩字的部首組合而成。

作家一覽


作品一覽

研究

單篇論文:

  • 柳書琴,〈通俗作為一種位置:《三六九小報》與1930年代臺灣漢文讀書市場〉,《中外文學》第33卷第7期。[2]


參考資料

  1. 黃智偉、林欣宜. . 台北市: 遠流出版社. 2001-12-31: 136、137頁. ISBN 957-32-4161-7.
  2. 該文的電子檔目前已經放在清大台文所教師個人網頁,網址:http://www.tl.nthu.edu.tw/people/writing_journal.php?Sn=1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柳書琴,2004年12月,〈《通俗作為一種位置:《三六九小報》與1930年代台灣的讀書市場〉,《中外文學》第33卷第7期
  • 辛廣偉,2000年,《台灣出版史》,河北教育出版社
  • 三六九小報通俗小說刊行一覽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柯喬文,《三六九小報》,台灣文學期刊目錄資料庫。[1]
  1. . [2018-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