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非北約盟友
主要非北約盟友(英語:,簡稱MNNA)是指一系列美國政府指定與美軍有戰略合作關係但不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員。主要非北約盟友不一定與美國有互相防務公約,但其成員皆獲美國授予了非北約國家無法獲得的各種軍事和金融優勢。
主要非北約盟友 Major non-NATO ally | |
---|---|
![]() 美國是綠色 主要非北約盟友是橙色 北約其他成員國是淺綠色 | |
總部 | ![]() |
类型 | 與美國的軍事同盟 |
成員 | |
领导人 | |
• 總統 | 乔·拜登 |
• 國防部長 | 劳埃德·奥斯丁 |
成立 | 1989年 |
歷史
主要非北約盟友的狀態首先在1989年創立。國會在該年通過了桑姆·努恩修正案,美國法典將在美國法典第10卷(軍隊)加入2350a段,納入「MNNA」[1]。該段規定美國國防部長在得到美國國務卿同意下可對非北約盟友進行合作研究開發。最初的主要非北約盟友包括澳洲、埃及、以色列、日本及韓國。
1996年,根據美國法典在第22卷(外交)加入2321k段(又稱1961年外援法案517段),主要非北約盟友將獲得額外的軍事和金融援助,非北約盟友可享有北約成員武器輸出控制法案的豁免權。同時,該法案亦授權美國總統在通知國會後30天內將一個國家指定為主要非北約盟友[2]。法案生效時,法令指定了前述五個國家為主要非北約盟友,同時加入了約旦和紐西蘭。
美國-紐西蘭戰略與軍事合作關係在1984年太平洋安全保障條約破裂,導火線是紐西蘭禁止核武器船隻進入其水域。紐西蘭獲指定為非北約盟友也反映了兩國關係緩和。2012年6月紐西蘭與北約簽訂了合作協定,進一步強化和鞏固與北約的關係。
美國國會在2002年9月30日頒佈了2003年財政年度外交授權法案,要求將中華民國「視為實際上的非北約盟友」[3]。儘管對國會越過總統的外交權限造成一些疑慮,然而布什政府仍在2003年8月29日向國會提交信件,將中華民國視為非北約盟友[3]。
2014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將非北約盟友地位頒予格魯吉亞、摩爾多瓦和烏克蘭[4][5]。而在2015年5月,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在時任突尼西亞總統貝吉·凱德·埃塞卜西訪問白宮時宣佈將突尼西亞視為非北約盟友。
指定某些國家為非北約盟友經常受到政治家和學者的爭議。美國傳統基金會外交政策研究主任Luke Coffey在2012年11月發表報告,指出阿根廷不再匹配非北約盟友的狀態。時任基什內爾政府期間一直存在經濟困難和反美主義[6]。2017年6月,美國眾議員泰德·波伊(德克薩斯州共和黨籍議員)以及瑞克·諾蘭(明尼蘇達州民主黨籍議員)提出3000號眾議院議案,要求撤消巴基斯坦的非美國盟友地位,理由是反恐政策不足、為奧薩馬·本·拉登提供庇護以及巴基斯坦支援塔利班組織[7]。
主要戰略夥伴
2014年12月美國國會通過美以主要戰略夥伴法案[8]。這個新分類比主要非北約盟友的分類更高層級,額外增加了防務、能源的支援,以及加強商業和學術合作[9]。該法案還要求美國增加在以色列的戰爭儲備至18億美元[10]。
其他計劃中的非北約盟友
同時有其他計劃加入主要非北約盟友的國家。例如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國會計劃指定 烏克蘭、
摩尔多瓦以及
為主要非北約盟友[27]。2015年大衛營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的高峰會期間,奧巴馬政府考慮指定
沙烏地阿拉伯、
阿联酋、
阿曼以及
為非北約盟友[28]。
參考資料
- . [2017-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1).
- 美國法典第22卷第2321k章
- Shirley Kan. . DIANE Publishing. December 2009: 52 [2017-08-27]. ISBN 978-1-4379-2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 UNIAN. [2017-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7).
- . Xinhua Net. [2017-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4).
- . [2017-07-31].
- . [2017-07-31].
- . The Jerusalem Post - JPost.com. [2016-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2).
- . The Times of Israel. [2016-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4).
- . [2016-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ublishing Office. [2017-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 .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ublishing Office. [2017-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 . Mail Online. 2012-07-07 [2016-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13).
- Scott Stearns. . Voanews.com. 2012-07-07 [2014-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0).
- . [2016-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9).
- . Fox News. Associated Press. 2002-08-18 [2012-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09).
- . CNN. 2003-05-20 [2012-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0).
- Despeignes, Peronet. . USA Today. 2003-10-20 [2012-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04).
- . Associated Press. 2004-01-15 [2012-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9).
- . BBC News. 2004-06-04 [2012-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30).
- . [2017-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4).South Asia Analysis Group
- . BBC News. 2012-07-07 [2012-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7).
- . [2017-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25).
- .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16-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4).
- . White House. May 8, 2019 [2019-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 . RT America. May 8, 2019 [2019-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4).
- . Yahoo News. 2014-12-14 [2015-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5).
- Toosi, Nahal. . Politico. 2015-05-14 [2015-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