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牌陈曲酒

向阳牌陈曲酒是因产于赤峰而又被称为赤峰陈曲酒,简称赤峰陈曲的一系列白酒[1]源于康熙年间太谷北洸乡晋商巨富曹氏家族在当地开设的“乾尉兴烧锅”,其生产的烧酒虽于1869年成为宫廷御酒, [1][2]产品并因此改名为乾御兴,但市售一直不大,肇因曹家并非为卖酒设立酒坊,而是为通过酒坊放粮,赚取利润远较卖酒为大的高利贷买卖:每年开春青黄不接之时,曹家通过酒坊向当地农民借出粮食,秋后收粮时以每斗两升利,再加上过去通行的“出九进十一”借贷规矩向农民讨还,获取巨额利润。若遇歉收灾年,则将酒坊之屯粮高价出售牟利。而酒坊产量虽于当地排名第一,但主要为生产贡酒,直至清帝逊位后才大量市售;因酒坊成立后绝大部时间不以卖酒为主要盈利手段,当代历史一般将同为太谷晋商,但源于小白乡白燕村张氏家族在当地于1736年成立的“元隆烧锅”为赤峰第一家酒厂。[2]抗战时由于日本的侵略,包括元隆烧锅在内的酒坊大多倒闭;“乾尉兴烧锅”虽未倒闭,但被日伪霸占,改为“酒业组合”;[2]战后被民国政府以敌产接收,1947年当地易手后,当局于1950改名为赤峰酒厂,后数度易名。[1][2]1959年,酒厂以宋朝司马光的《客中初夏》中“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为源注册“向阳牌”商标[1]除白酒外,还生产过黄酒,但因销路不大而终止。[1]而向阳牌赤峰陈曲酒是酒厂于1970年代末为提高品质,以廊坊食品发酵研究所的“泸型酒微生物的选育及防止窖泥老化”和“己酸菌人工培养”的科研成果提升酿造工艺,并与辽宁大学生物系合作,以“增(加)己(己酸乙酯)和降(低)乳(乳酸乙酯)”的科研成果改良窖池,以高粱为主料,用河内白曲制麸曲为糖化发酵剂,用5种产酯酵母为发酵剂,于1979年研制成功的麸曲浓香型白酒[1]1990年代酒厂因市场和体制等问题陷入困境,数次改制、易手,[1][2]直至被内蒙古奥淳集团收购后方扭转颓势。

参见

参考文献

  1. 于光. . 天津市: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年: 489页 [2018年5月1日]. ISBN 755764753X (简体中文).
  2. . [2020年10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月16日) (简体中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