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烈嘉

呂烈嘉

籍貫 安徽省旌德縣
字號 字静甫
配偶 汪氏
親屬 父呂偉崍〔名東,字景昂,歷任四川金堂閬中榮縣知縣,補會理州知州,陞松潘廳同知,以軍功奉旨賞戴藍翎,任寧遠府知府〕
出身
  • 由貢生遵例報捐同知
著作

呂烈嘉(1836年-?年,字静甫安徽省寧國府旌德縣人,貢生。

生平

  • 同治六年二月署渠縣知縣[1][2]
  • 同治十一年(1872年),署四川省順慶府鄰水縣知縣[3]
  • 同治十三年(1874年),署犍爲縣督捕通判[4]
  • 光緒四年,署資州直隸州知州[5],光緒八年因任內未完交代銀摘去頂戴,經如數完繳後開復[6]
  • 光緒十五年四月,補理番廳同知[7][8]
  • 歷任江北廳同知[9][10];署龍安府知府[11]

註釋

  1. 「呂烈嘉,知縣,安徽旌德縣人,由貢生累官知府,同治六年二月署」,[民國]《渠縣志》
  2. 「烈嘉,四川候補知府,前署渠縣知縣」,《呂宗恪硃卷》(光緒癸卯恩科鄉試)
  3. 「呂烈嘉,安徽旌德貢生,同治十一年署」,《光緒卅三年鄰水縣續修誌》
  4. 「犍爲縣督捕通判……吕烈嘉安徽旌德人署同治十三年」,《四川鹽法志》卷三十26
  5. 「呂烈嘉,安徽人,光緒四年任」,《資中縣續修資州志》卷六十三
  6. 「丁寶楨片,再前署資州知州呂烈嘉任內未完交代銀二百二十兩三份三厘又錢四千一百五十千五百三十二文,前經彙案奏明請旨將該員摘去頂戴,勒限兩個月完繳在案,茲據布政使鹿傳霖詳該員呂烈嘉已將前項欠交銀錢依限如數完繳,並無蒂欠,詳請開復前來,合無仰懇天恩將呂烈嘉原叅摘項之案飭部查銷出自鴻慈,除咨部外理合附片具奏伏乞聖鑒謹奏,車機大臣奉旨着照所請該部知道欽此」,《申報》Sep.2,1882,Num.3354·光緒八年七月初九日京報全錄
  7. 「呂烈嘉,現年五十九歲,係安徽旌德縣人,由貢生遵例報捐同知,指省雲南試用,咸豐六年分發到滇,十一年十二月內遵例捐離雲南原省改指四川試用,同治元年到川,四年因辦理城防團練案內出力奏保俟補缺後以知府用先換頂戴,九年因甘肅克復渭源縣城案內出力奏保俟補知府後以道員用,十一年因防剿秦隴回逆並剿辦貴州上游股匪案內出力,奏保歸候補班前先補用,十四年題補理番廳同知,十八年四月到任,十月丁母憂開缺,二十一年正月服滿,領咨赴部呈請歸知府班,本月二十四日經吏部帶領引見,奉旨著照例用」,《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6》
  8. 「調,維州,理番㕔,要缺,難,東界羅江,西界草地生番,南界金川寺,北界生番,管理番民十數萬户,最爲繁要,至省五百三十里,徵米四百三十九石,倉穀一千五百石,入學六名,養廉銀一千兩,理番同知,吕烈嘉,安徽旌德人,貢生,十五年四月補」,《縉紳全書》(光緒十六年春)
  9. 「吕烈嘉,字静甫,安徽人,貢生出身,慈恵愛民,喜培植文教,如為書院籌欵,分亷益奬,並設靣課以勵真才,凡士有涉訟者不輕辱,士亦感愧,尤能除巨匪,廳有痞首王大牛者,性最兇暴,膂力絕倫,素以抄掠為事,鄉人畏不敢攖,公察知密札紳團設計就擒,立置於法,痞風乃戢」,[光緒]《江北廳鄉土志》
  10. 「頭品頂戴四川總督臣劉秉璋蹤奏爲請加江北廳自乾隆分治嘉慶分設專學分發文武學額六名 增亦各六名所壽轉據署江北廳同知呂烈嘉稟稱從前江北廳與巴縣合爲一縣連前原額共定十二名廪增仍各止六名」,《申報》·Jun.15,1892,Num.6877·光緒十八年五月十三日京報全錄
  11. 「烈嘉公,汪氏夫人,生七子,公號靜甫,候補同知,署四川渠縣知縣,調署龍安知府丨,《旌德呂氏續印宗譜》卷十一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