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干预公海油污事故公约
国际干预公海油污事故公约(英語:),简称公海干预公约或干预公约(英語:),是1969年国际海事组织制订的国际公约。公约在比利时布鲁塞尔通过,于1975年5月6日生效,保存人是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2][3]
国际干预公海油污事故公约 | |
---|---|
簽署日 | 1969年11月29日 |
地點 | ![]() |
生效日 | 1975年5月6日 |
締約方 | 89(2020)[1] |
保存處 | 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 |
語言 | 英文(原本) 法文(原本) 俄文(正式译本) 西班牙文(正式译本) |
背景
缔约国意识到有必要保护其国民利益,使其免于遭受海上事故引起的海上和海岸油污危险的严重后果,议定公约条款。[4]
内容
公约[4](第1条)规定缔约国在发生海上事故后,如有理由预计会造成较大有害后果,就可在公海上采取必要措施,以防止、减轻或消除油污危险。 公约附件还列明了调解、仲裁的规定。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