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忠靈祠

天兵忠靈祠
天兵忠靈祠牌坊
天兵忠靈祠牌坊
基本資訊
所在地  中華民國臺灣高雄市大寮區影劇七村
創建年份 1987年
例祭 傘兵節、中元節

天兵忠靈祠,是位於臺灣高雄市大寮區影劇七村的忠烈祠,祭祀中華民國傘兵

歷史

1968年以上尉退伍、經商為生的艾管寧,協助關懷照料許多從中國大陸來臺的退伍傘兵,和處理無依老傘兵的後事。1985年時,在他處理某老傘兵後事時,意外發現其家中有一罈黃金,經過退伍同袍間討論,決定以此為基礎來建造祭祀傘兵的祠廟,並自掏腰包向其他願意的退伍傘兵募集資金。除記錄傘兵歷史,也可將老傘兵遺骨收容於祠中。[1]

早在艾管寧十九歲時於第二次國共內戰的徐州西郝寨戰場,目睹幫他點菸的傘兵同袍李聲濤被敵人擊斃之時,就已有建祠的念頭[1]。2006年,他寫給昔日部下、畫家張德正的信中也提到此事[2]

天兵忠靈祠

祠廟地點是選在大寮與鳳山交接處[1]的影劇七村內,由前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鄭為元准予,將該用地撥歸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建祠資金則由艾管寧、楊成芳等退伍傘兵發起的個人捐獻籌款[3][4][5]

……我等垂垂老去,為將此盡忠事蹟留存,以激發後代子孫,實應設祠紀念,祀奉 烈士忠魂,並使一生忠貞之士,身後有立錐之地,……
建祠紀念文[4]
為紀念傘兵司令官張緒滋的植樹告示。

艾管寧也在1987年發起成立中華民國退伍傘兵協會[6]。同年4月6日,第四十三屆傘兵節慶祝大會時,此祠落成啟用[1][3][4][5][7][8]

為追查過去與黑蝙蝠中隊同乘軍機的傘兵下落,後備司令部留守業務處蔡其聖上校曾前往此祠,拜會管委會副會長蔣萬傑、代理會長李學明,終於找到住在鳳山的倖存者趙富奇。2009年12月,留守業務處處長楊長政上校專程慰訪趙富奇,與負責管理此祠的的蔣萬傑。[9]

祭祀

該祠管理辦法規定,安厝對象為亡故傘兵及其眷屬或鰥寡無依人員,最大容量為三百廿個。在2009年12月軍聞社報導時,已有骨灰一百零八個、牌位二個,計安厝在臺亡故官兵五十員、眷屬十九員及鰥寡卅二員。 [4]

每年4月8日傘兵節舉行春祭,及農曆中元節舉辦秋祭[1][3][4][5][7][8]

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陸軍第八軍團指揮部將領也分別擔任春秋主祭,如2011年春祭為航特部副指揮官潘其岳少將[10]、同年秋祭為八軍團指揮官孫玦新中將[5]、2012年春祭為航特部副指揮官黃指恩少將[8]、同年秋祭為八軍團指揮官鄭德美中將[3]。2016年春祭時,航特部指揮官黃國明中將主祭時特地一同探望照顧管理該祠、八旬的蔣萬傑[7]

天兵忠靈祠牆壁上的總統訓詞,談及東山島戰役

相關條目

參考

  1. 黃正澤. . 《勝利之光》 (國防部青年日報社). 2010-04-01, (第664期) [2016-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4) (中文(台灣)‎).
  2. 艾管寧. . 畫家張逸石網站. 2006-10-17 [2016-06-03] (中文(台灣)‎).
  3. 謝志岳. . 《中央日報》. 2012-09-04 [2016-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中文(台灣)‎).
  4. 呂世民. . 軍聞社. 2009-12-04 [2016-06-03] (中文(台灣)‎).
  5. 呂世民. . 軍聞社. 2011-08-13 [2016-06-03] (中文(台灣)‎).
  6. 呂世民. . 軍聞社. 2011-04-29 [2016-06-03] (中文(台灣)‎).
  7. . 《中央日報》. 2016-04-09 [2016-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中文(台灣)‎).
  8. 江浪. . 《中央日報》. 2012-04-14 [2016-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6) (中文(台灣)‎).
  9. 呂世民. . 軍聞社. 2009-12-04 [2016-06-03] (中文(台灣)‎).
  10. 呂世民. . 軍聞社. 2011-04-29 [2016-06-03] (中文(台灣)‎).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天兵忠靈祠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