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中興文化創意園區

宜蘭中興文化創意園區 (Chung Hsi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Park)(簡稱中興文創園區)為臺灣宜蘭縣五結鄉中正路二段6-8號的一個文創園區。原址前身為「中興紙廠」,2013年由宜蘭縣政府接手進行活化,在2017年的7月底開放部份場域試營運。[1]

宜蘭中興文化創意園區
概要
地點 中華民國
臺灣宜蘭縣五結鄉中正路二段6-8號
坐标24°41′55″N 121°46′22″E
竣工日1935年
2017年
开放日1935年
2017年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技术细节
建筑面积25公頃
网站
中興文化創意園區
地圖
中華民國(臺灣)的位置

歷史沿革

中興紙廠的前身可回溯自昭和10年(1935年)創立的「臺灣興業株式會社」,歷經國民政府接管後再轉為國營事業型態成立「臺灣中興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其製紙技術在日治時期從回收利用甘蔗廢渣、鬼芒製漿開始,後來也運用化學工業製造白紙,紙廠主要生產新聞紙,兼製各項文化用紙及工業用紙,如報紙、衛生紙、道林紙等。到1950年代已經是台灣規模最大的造紙工廠,其後生產量甚至更是東南亞第一。[2]

不過受到國際紙價波動及經濟變遷影響,到2001年結束營業,自此了荒廢13年。到2013年由宜蘭縣政府接手,透過工業遺構的保存與活化,啟動了文創應用、育成扎根等再造策略,開啟中興老廠房重生運用的新契機。[3]

園區現況

園區目前開放文創一專區部分場域空間,以「宜蘭興自造」為主題,其中興工一場和興工二場現有14間文創業者進駐,還有多間商店和餐廳,縣府也會利用園區空間辦理活動或展覽。[4]園區內有多個景點,包括煙囪鍋爐室,舊木片磨木機室,新木片磨木機室,削片機房,藝料月台,貯木池和墟實境地。部分地方有待開放。

腦力現場

外觀似大腦形狀,由宜蘭藝術家呂秉承設計製作,透過不鏽鋼藝術、風動裝置在既有的舊建物上呈現創意,讓環境與藝術互動而連結歷史與文化,呼應園區過去與現在重新結合的新未來。

遊客服務中心

前身為6號倉庫,用作存放松柏針葉樹等中大型木材,現規劃作遊客服務中心,並展示中興紙廠的歷史資料和民間的藝術作品。

有料倉庫

原為「散漿機房」及「儲漿倉庫」,現改為多功能展演空間。

育成空間

日治時期興建,原為放置硫磺及白土的物料空間,其後改名為「12號、13號倉庫」,存放建築材料和金屬五金等。現作微型文創產業的育成基地,但目前不對外開放租借。

興創館

日治時期興建,前身為放置亞硫酸的物料空間,其後改名為「11號倉庫」,存放澱粉等其他製紙的化學原料。其中11-16倉庫已經修復,並開放參觀。11號倉庫提供宜蘭在地文創商品及伴手禮為主,而14號倉庫規劃作親子共創空間,設餐廳和兒童遊戲區。

光合屋

原為儲放木料的「簡易倉庫」,現改為半戶外空間作休憩和舉辦市集和展演空間。

戲棚下

原為放置進口乾紙漿的「漿料倉庫」,現改為休憩和多用途空間,可進行戲劇、舞蹈表演、展覽和記者會等活動。

小公園

供遊客休憩和洗手的公共空間。該範圍有由宜蘭藝術家邱憲章設計,聯同中興國小師生及當地藝術家共同完成的馬賽克拼圖及大型彩繪。

九號製造所

位於南榕小屋、興創館及興客堂中的位置,由餐飲品牌「九號集團」承租,以餐飲服務及親子遊憩空間為主題,在2019年11月9日對外開放。[5]

交通

火車及客運

轉乘(羅東轉運站出發)
宜蘭勁好行621 每日/7:50、10:20、12:40、17:10
紅1、紅2 假日/ 7-15分一班
國光客運1766 平日/35-40分一班

自行開車 路線1:沿國道五號下羅東交流道後直行,至中興路口右轉,直行至台九線右轉即可抵達。 路線2:宜蘭羅東方向,沿台九線中正路二段直行,至宜蘭監理站前左轉即可到達。

園區景觀

參考資料

  1. 林敬倫. . 自由時報. 2020-03-07 [2020-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8).
  2. . 蘋果日報. 2017-08-23 [2020-03-29].
  3. 吳書緯. . 自由時報. 2017-11-19 [2020-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8).
  4. 行遍天下記者群. . : 14.
  5. 羅建旺. . 聯合報. 2019-11-09 [2020-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0).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