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瑪士·佩德爾

湯瑪士·佩德爾(Thomas Pedel )荷蘭烏特勒支人,俗稱為「拔鬼仔」,荷據時期駐台的荷蘭軍官之一。1625年從軍出國加入荷蘭東印度公司,1627年為海軍下士見習生。隨後不久來台。1630年代初期,他是一名普通士兵。1636年,升任掌旗官和魍港駐軍長,1641年升爲中尉,1645年升任上尉,隨軍出征摩鹿加群島。後又回台,升任上校隊長。1661年4月30日,鄭成功登陸鹿耳門,阻斷了熱蘭遮城軍隊主力與外界的聯繫,5月1日,荷蘭行政長官揆一命其帶領荷兵至北線尾截擊鄭軍,佩德羅出城堡後,受到鄭軍海陸夾擊,最終,佩德爾及數百名荷軍戰死,成為荷蘭人據台時期殉職的最高階官員。[1]

佩德爾(拔鬼仔)
Pedel
出生荷蘭烏特勒支
逝世{1661年5月1日}
福爾摩沙熱蘭遮城
职业荷蘭東印度公司駐台最高軍事長官

生平

在台任職

佩德爾於1625年任職於荷蘭東印度公司,1636年到1640年前期,主要工作是帶兵壓制不服從荷蘭統治的原住民部落。1637年10月25日,長官范德堡親自率領200個士兵和1400個原住民傭兵出征反抗的虎尾壟社(Varorolangh)。1638年10月佩德爾允許虎尾壟使用他們原有獵場的三分之一,以維持生計。[2]1640年,魍港和大波羅(Davola)附近原住民殺害漢人,佩德爾與李惠勒(W Riuiere)中尉一起前去逮捕兇手[3]。1642佩德爾派基隆指揮部轄下的淡水指揮官統治附近原住民和少數漢人居民。1644年8月佩德爾從淡水調回台南,9月24日帶領100個步槍手去攻擊位於宜蘭的奇立板社(Kakitapan)。1648年8月到10月,佩德爾再度到淡水及噶瑪蘭等地出任務。[4]

1640年代末期,佩得爾開始擔任軍事之外的職務。1637年12月底,被任命為大員孤兒院的委員。1648年3月10日、1654年3月30日、1655年3月19日佩德爾都參加了荷蘭殖民政府舉辦的北區原住民頭目跟荷蘭官員的年度集會。佩德爾的職位高升後,從巴達維亞走私價值約80里耳的家庭用品到大員,被稽查關斯諾克(D Snoeck)查獲,二人結怨。

1650年10月17日,佩德爾被淡水原住民告發,指稱他1649年到淡水出任務時用原住民語說淡水主管普羅克(A Plockhoy)是一個流氓,還說佩德爾不管公事,每天到漢人區域向奇毛里(Kimaurij)收購鹿皮,同時在大員以低價購買中國製衣服,再高價出售給北部原住民,且威脅不買的原住民。[5]

1650年,佩德爾為臺灣荷蘭教會議會的議員,和幾位牧師、商務員阿爾分(P Alphen)共同督導台灣傳教工作。當時荷蘭教會系統隸屬荷蘭東印度公司,傳教士都是公司人員,由公司行政主管指派任務、核定薪資。但是教會不歡迎行政主管過度干預傳教業務,行政派的台灣長官維保和教會派的台灣副長官揆一不合,政教兩派鬥爭激烈。1651年9月8日教會派的揆一戴佩德爾和其他教會代表希望由維保帶領的大員議會改由教會命教士。1651年10月9日佩德爾、克魯夫牧師、商務員阿爾分再次見面巴城特使,請他制止維保長官和斯諾克對傳教士工作的干預。[6]

1654年佩德爾以駐台最高階軍官的身份,代表軍方參加台灣最高權力機構,成為大員議會五人議員之一,與台灣長官、服長官和兩名上席商務員共同治理台灣。[7]1654年9月7日,到笨港調查中國人違規使用補獸機捉鹿的案件;1655年4月19日佩德爾奉派到淡水和基隆巡視,5月20日和原住民北部主管的易普仁(T Iperen)同船回到大員。1655年南部村社作亂殺人,計劃派謝德及佩德爾前去鎮壓。[8]

鄭成功攻台

鄭成功準備攻台之前,便有傳聞鄭軍即將來攻擊台灣,這讓荷蘭長官揆一十分擔憂,這讓他決定向巴達維亞的總部請求一支軍隊來台支援。1660年7月,荷蘭總部派出一支軍隊來支援,但這支援軍的為首將領樊德爾卻不認為台灣有遭到攻擊的危險。這支軍隊除了援助台灣以外,還有準備攻擊葡萄牙人佔領的澳門的義務,因此希望早日離開台灣,揆一則希望能挽留他,最終,佩德爾提出派人到鄭成功那裡打聽虛實的建議。[9]鄭成功則回信給荷蘭人稱他無意向台灣動武,但在隔年2月樊德爾的軍隊離開台灣後,鄭成功便在兩個月後立刻發動軍事行動,5月1日,鄭軍由陸地進逼荷蘭據點,當天大員議會決定由佩德爾率200名士兵抵抗,但佩德爾卻遭到鄭軍海陸兩軍夾擊,他和手下110名士兵殉職。[10]

家庭和親屬

從1650到1661年熱蘭遮城的婚姻登記,和1655到1661年大員的洗禮登記簿,可推測出佩德爾的家庭概況,他應育有三女兩男。長女與次女嫁於公司牧師,么女則嫁給牧師,長子任職於公司並參與過鄭軍圍攻熱蘭遮城。

註釋

  1. 江樹聲譯注,《熱蘭遮城日志(一)》,頁273
  2. 江樹聲譯注,《熱蘭遮城日誌(一)》,頁354,411
  3. 村上直次郎日譯/郭輝中譯,《巴達維亞城日記》(二),頁244
  4. 江樹聲譯注,《熱蘭遮城日誌(三)》,頁75,93,101
  5. L. Blusse, N. Everts & E. Frech. The Formosan Encounter Vol.II, p.331
  6. 江樹聲譯注,《熱蘭遮城日誌(三)》,頁252-253,255,267
  7. 甘爲霖(William Campbell)編譯:《荷據下的福爾摩莎》,第428-429頁。
  8. 江樹聲譯注,《熱蘭遮城日誌(三)》,頁438
  9. C.E.S.:《被忽視的福爾摩莎》,載《鄭成功收復台灣史料選編》,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第138-139頁。
  10. 楊英撰 ,《從征實錄》,頁187

參考書目

《從征實錄》

《熱蘭遮城日誌(一)》

《熱蘭遮城日誌(三)》

《被忽視的福爾摩沙》

《巴達維亞日誌》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