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鸚哥魚
白斑鸚哥魚 | |
---|---|
![]() | |
保护状况 | |
科学分类 ![]()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
目: | 隆头鱼目 Labriformes |
科: | 鹦哥鱼科 Scaridae |
属: | 绿鹦嘴鱼属 Chlorurus |
种: | 白斑鸚哥魚 C. sordidus |
二名法 | |
Chlorurus sordidus Forsskål, 1775 | |
異名 | |
|
分布
本魚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東非、紅海、波斯灣、模里西斯、馬爾地夫、印度、斯里蘭卡、安達曼群島、聖誕島、可可群島、馬來西亞、泰國、緬甸、中國、日本、台灣、越南、印尼、菲律賓、澳洲、薩摩亞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吉里巴斯、萬那杜等海域。
深度
水深3至50公尺。
特徵
本魚體延長而略側扁。初始型雌魚齒板粉紅色,體色暗褐色或具2列小斑,尾柄白色且具一黑斑;終期型雄魚齒板深綠色,體藍綠色,鱗片上具橙色垂直紋,尾鰭截形。背鰭硬棘9枚、背鰭軟條10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9枚。體長可達40公分。
生態
本魚棲息在珊瑚礁區,每天日出集合出發至覓食場,傍晚再集合游回休息。會吐黏液泡囊將自己裹住,以防敵人入侵,具性轉變。
参考文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