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章

胡俊章1836年-1906年),原名多春,字效堂效山,號笑山[1]彦升,别号燕笙,清朝官员,進士出身,汉军正蓝旗人,籍辽宁铁岭。

生平

乡试榜名多春,后更名俊章,晚号驻春老人。與楊深秀等友善。咸豐二年壬子(1852),鄉試中舉。光緒二年丙子(1876)恩科,登進士第三甲,授工部主事,同年改工部郎中[2]。工部則例館纂修官(任期不详)。光緒八年(1882),任戶部廣西司郎中。光緒十三年(1887),改任江南道監察御史。光緒十六年(1890),任廣東道監察御史;次年改戶科給事中[3]。光緒十九年(1893),任工科給事中[4],后任工科掌印给事中。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改任户科掌印给事中。光绪二十五年己亥(1899),简放陕西延榆绥道道员半年。

著《燕笙诗草》,六卷。诗草自咸丰二年(1852)起,至光绪二年(1876),计诗共六卷。其登第有诗,赴沈阳有诗,赴陕鄂、赴浙、赴苏舟军所过多有吟咏;两至杭州,故游西湖之诗甚多。《续汇刻书目》,傅云龙续编,胡俊章补编,1876。《春明诗课汇选八卷》,陳研薌原選,胡俊章等增輯,清光绪九年(1883)。作诗跋于冀以龢,《樂天園山池記》(此园林位于山西介休),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晚年就养吴中(苏州),与俞樾、汪鸣銮、陆元鼎、恩寿(满洲鑲白旗人)、景星(字云伯,号月汀,满洲镶白旗人)唱和最久(俞樾癸卯1903年诗注记,“俞与诸君子皆有年世谊”)。晚年辑《西湖诗录》十卷,俞樾作序并参校。为俞樾的著书校阅。据俞樾,“【胡效山(胡俊章)】少年时文名颇盛,在都下以授徒为业,门下多贵显者。今溥玉岑(溥良)尚书即其一也”(引自《春在堂楹联录存(五)》)。俞樾在1906年《胡效山观察俊章挽词》中写道:“安定先生松柏姿,岁寒标格最堪思。人钦京国知名早,我恨苏台把臂迟。……居易方欣交梦得,伯牙何意失钟期”(引自《春在堂诗编》卷二十三)。

胡俊章的一首咸丰八年戊午(1858)(?)孟秋书法无题诗写道:“秋风凌古渡,夕日下荒基。铜雀久飞去,君王安再来。至今松柏语,犹杂管弦哀。呜咽漳河水,东流无从回”。

胡俊章、胡玉瀛父子与堂侄胡玉泽曾同时作诗跋于友人延清(字子澄,同治甲戌进士,蒙古镶白旗人)收藏的一幅清代画家张士保于1865年画的《太常仙蝶图》。

家庭

  • 曾祖明林,庠生。
  • 祖廉叙,道光七年(1827),山东盐课大使。
  • 父吉謙(字霭如,号牧卿,1812-1862),道光乙未(1835)恩科举人,任顺天府训导;母曹氏,正红旗汉军附学生洺普之女。
  • 堂伯增祿,道光丁未(1847)进士,山东邹平县知县
  • 胞叔吉惠,道光庚戌(1850)进士,江西龙南、靖安等县知县
  • 从堂兄守忠,同治癸亥(1863)进士,湖南沅陵县知县;守正,咸丰丙辰(1856)进士,兵部员外郎。
  • 胞兄多祺(字介寿),同知衔,湖北南漳县、蕲水县(今浠水县)等县知县,修《蕲水县志》24卷,光绪六年(1880);他于光绪乙酉(1885)写给浙江张宝善(字定甫)的书法扇面,现收藏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學密爾瓦基分校圖書館;亲家镶蓝旗汉军尚昌懋,历任广州满洲副都统、正紅旗漢軍副都統。胞兄多彬,其女婿李寶巽(正白旗汉军)任清政府驻日本学监,寶巽祖父魁聯任湖南按察使。
  • 原配李氏,正白旗汉军陕西知州李希鄴之女,嘉庆戊辰(1808)翰林李恩绎、辛未(1811)翰林李恩绥、道光癸巳(1833)翰林李恩庆之侄孙女。
  • 继配他塔喇氏(他他拉氏,Tatara hala),正蓝旗满洲江苏布政使葆谦之孙女,嘉庆乙酉(1801)翰林、礼部与吏部侍郎秀堃之侄孙女,道光庚戌(1850)武科进士、山西太原县知县毓恩之女。
  • 再继配邱氏,正黄旗汉军乾隆戊戌(1778)进士、山东济南府知府德生之孙女,道光丙戌(1826)进士、湖南常德府知府景星(字晴垣)之女。
  • 儿胡玉瀛(字志云,号偶松,1857-?),清光绪八年壬午(1882)科举人,曾任福建尤溪县知县、江苏苏州府候补知府、松江府候补知府;辑《古今印萃》,光绪二十三年(1897);撰《芋香書室詩存》二卷;俞樾85岁(1906)时写《赠胡志云太守玉瀛》诗。其胞兄胡玉源,科举人,江苏江宁府教谕,曾任八旗江宁驻防阅卷主讲人。其堂弟胡玉泽(字呁庵),科举人,曾任浙江天台县、石门县(今属桐乡市)等县知县。
  • 儿媳尚氏,正白旗汉军河南遂平县知县延懌之女,道光戊戌(1838)进士延恒(禮部儀制司主政)、道光庚子(1840)进士延愷(陕西同州府知府)之胞侄女。儿媳继配杨氏,正黄旗汉军光绪十五年(1889年)翰林楊鍾羲(淮安府和江宁府知府)之姊(据俞樾挽联,先胡俊章三日卒)。
  • 孙胡榕(字阅民),任北洋政府财政部专员;妻张淑徽,满族旗人。孙女胡氏(据俞樾所记,与俞两曾孙女均有唱和之作)。
  • 曾孙胡家聪(1921―2000),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1981-),管子研究专家,著有《稷下争鸣与黄老新学》、《管子新探》等著作;1958年调入《工人日报》 社工作,历任上海、江苏、北京等地记者组组长,国际部副主任。
  • 曾孙女胡婉君(1906-1951),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曾在国立北平图书馆工作;夫袁士伊(1900-1954),毕业于朝阳大学法律系。胡婉君外孙邹晖(Zou Hui)博士,建筑历史与理论学者,任职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建筑系教授,著有英文专著《A Jesuit Garden in Beijing and Early Modern Chinese Culture》,中文专著《碎片与比照:比较建筑学的双重话语》,译著《建筑在爱之上》。

参考文献

  1. 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 ,下冊 ,1184
  2.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 ,5冊 ,598
  3.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 ,5冊 ,598
  4.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 ,5冊 ,59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