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葉寶玉
胡葉寶玉(1918年-2016年6月7日),因難產被救而立志成為助產師,長期在臺灣花東地區服務,第十八屆醫療奉獻獎得主。
胡葉寶玉 | |
---|---|
出生 | 1918年 |
逝世 | 2016年6月7日 | (97–98歲)
职业 | 助產師 |
配偶 | 胡文池 |
荣誉 | 醫療奉獻獎(2008年) |
生平
胡葉寶玉在宜蘭頭城生長子時難產,請到宜蘭市有名的助產士鄭李秋蘭才化險為夷,但卻導致鄭李秋蘭流產,讓她深感內疚,決定學習助產。於鄭李秋蘭鼓勵下,她先去買助產書籍自我研習,再到一家婦產科實習,通過檢定後開啟她的助產生涯。[1][2]
1947年秋,二十九歲的胡葉寶玉與三十七歲的丈夫胡文池因受到孫雅各感召至布農族部落傳教,夫妻和子女一男四女從基隆港搭船到花蓮港,再從鳳林鎮走到臺東縣關山鎮,當時最小的女兒才學會走路不久。安頓後,丈夫在海端鄉開始傳教,把家裡的一切全交給妻子看顧。[3]
當年,胡葉寶玉是關山鎮第一個有證照的助產士,附近產婦得知有合格的助產士,都找她接生[1][2]。關山鎮民潘阿貴回憶當時他妻子難產,半夜求救,當時胡葉寶玉已經入睡,正在侷促不安時,胡葉寶玉卻聽到消息,主動披上衣服拉著他就走[1]。她從來不索取接生報酬,由產婦自己決定包多少,有的人包不出紅包,拿家中豬肉、雞替代,但她反而費心煮好,再送給產婦進補[1][2]。
1961年,基督教芥菜種會在關山鎮成立瑪利亞山地產院,請胡葉寶玉擔任院長兼助產士,她服務的範圍從關山附近擴大到花蓮玉里鎮和台東延平鄉[1][2]。原住民若來馬利亞產院生產,除全部免費,並可拿奶粉和衣服[3]。此為孫理蓮所設立,除收容臨盆在即的貧困原住民婦女外,也收容未婚媽媽,並安排她們習藝、及外國人領養嬰兒[4]。胡葉寶玉長子胡宏仁表示,母親接生過的嬰兒至少超過一萬二千人,其中約五千人是擔任瑪利亞山地產院院長期間[5]。1972年,瑪利亞產院關閉,胡葉寶玉就在自己家裡替人接生,這時胡文池就會對在客廳等候的產婦家屬傳教,生產完就帶領產婦一起感謝上帝[3]。
1980年,胡葉寶玉退休[2]。工作由陳桂珠接手,直到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國人出生率降低,及到大醫院的交通變便利,才於1995年停止助產士工作[6]。
2008年6月20日,胡葉寶玉得第十八屆醫療奉獻獎時,因已罹患失智症多年,現場只能勉強吐出「謝謝大家」四個字[5]。有時她還會嚷著「為什麼很久都沒人來找我接生」[7]。2016年6月7日上午去世[3]。
參考
- 施鴻基. . 《聯合報》. 2008-06-18 (中文(台灣)).
- 廖燕玲. . 《更生日報》. 2008-06-14 [2019-11-29] (中文(台灣)).
- 盧俊義. . 《民報》. 2016-06-12 [2019-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8) (中文(台灣)).
- 潘嘉珠. . 《民生報》. 1980-09-26 (中文(台灣)).
- 黃天如. . 《中國時報》. 2008-06-21 (中文(台灣)).
- 王秀亭. . 《自由時報》. 2013-12-24 [2019-11-29] (中文(台灣)).
- 王秀亭. . 《自由時報》. 2008-06-21 [2019-11-29] (中文(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