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放
鄒放(?年-?年),字鶴似,江蘇省上元縣人,監生,光緒十年(1884年)任四川鄰水縣知縣,在鄰水縣捕捉強盜,寬待民眾,立規費章程,士民安居樂業,頌其曰「除莠安良」[1];任涪州知州,衙門火災,百姓為之培修,能得民心,但為長官劣吏彈劾丟官[2][3]。历任華陽縣知縣[4]、四川東鄉縣知縣[5][6]、四川梁山縣知縣[7],歷任萬縣、成都縣、遂寧縣、西昌縣、大邑縣知縣[8]。
鄒放 | ||
---|---|---|
籍貫 | 江蘇省上元縣 | |
字號 | 字鶴似 | |
出身 | ||
| ||
著作 | ||
註釋
- 『鄒放。字鶴似。江蘇上元縣監生。光緒十年任,捕盜甚嚴,待民甚寬,立規費章程,四境免書役之擾,竹邑張濠匪之亂,鄰有附從者,約於某日舉事,公覺之,挐獲究治,士民安堵,頌曰「除莠安良」』。〔光緒卅三年〕《鄰水縣續修誌》
- 『涪州陝西舉人張鐸至川東道,挾權任,數辦洋務得民心。江蘇鄒放,歷任大縣,老,坐劣吏劾。然予[吳光耀]嘗以公事同見長官,長官強作態,矯詞為是非,鄒放質直折之,舉坐為快。涪州衙門火,百姓為培修,猶能得民心。』。吳光耀《西藏改流本末記》
- 『壬辰……諭軍機大臣等。有人奏。……現署涪州知州鄒放。貪酷逢迎。……請一倂飭查各等語。著奎俊按照所㕘各節。確切查明。據實具奏。毋稍徇隱。原片均著鈔給閲看。將此諭令知之』。《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之四百九十八光緒二十八年壬寅夏四月辛卯朔
- 『己巳……又諭、前據御史王乃徵、高枏先後奏參、四川藩司員鳳林、知府阿麟等及文武各員。當經諭令奎俊確查。茲據查明覆奏。……本任華陽縣知縣鄒放、查無貪酷確據。著開缺查看……。其餘文武各員。既據奏稱均無不合。著免其置議』。《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之五百五。光緒二十八年壬寅九月戊午朔
- 『癸亥……諭內閣、錫良奏、特參庸劣不職文武各員一摺。……。東鄉縣知縣鄒放、敷衍塞責。毫無實際。……。均著開缺另補』。《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之五百五十三光緒三十一年乙巳十二月
- 『丙子……諭內閣、趙爾豐奏、考察文武各員。分別舉劾一摺。……另補知縣鄒放、虐政害民。銜怨刺骨……。均著即行革職。』。《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之五百七十五光緒三十三年丁未六月庚申朔
- 『「明儒來知德請從祀兩廡摺」。光緒十一年七月初四日。奏爲請將故儒從祀文廟以彰聖學恭摺仰祈聖鑒事。竊據前署布政使如山轉據梁山縣知縣鄒放詳准教論張仕文牒稱伏查前明故儒來知德……』。《丁文誠公奏稿》卷二十五
- 「查有曾任華陽縣開缺察看知縣鄒放,現年六十六歲,江蘇上元縣人,由監生,遵籌餉例報捐州判,指分四川試用,同治十年六月二十日到省,因攻克雲南大理府城在事出力保奏,十二年十月初五日奉旨:免補本班以知縣仍留原省歸候補班前先補用,欽此,加捐同知銜,光緒二年四月初五日蒙欽派王大臣騐看,六月回省,因管辦西徵新餉出力保奏,二年六月二十四日奉旨:以應升之缺升用欽此,八月補授鄰水縣知縣,十年二月到任,十二年十二月初五日在任丁艱開缺,回籍守制,十五年三月初五日服滿起復赴京,遵例呈請仍歸原省以知縣歸候補班補用,四月十八日引見奉旨著照例發往欽此,八月二十三日到省,十九年遵順直振捐例捐戴花翎,二十年四月准補大邑縣知縣,八月十五日恭逢恩詔賞加一級,二十一年八月准調補華陽縣知縣,因辦理十八九兩年順直振捐案內出力保奏,二十三年二月二十三日奉旨以直隸州知州補用欽此,二十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到華陽縣任,二十七年遵山西振捐例捐加知府銜,是年舉行大計,保薦卓異旋被言官叅奏,經前督臣奎俊查無確據,請開缺察看,二十八年九月十二日奉上諭開缺察看欽此,核計奉文在先缺出在後例得請補奴才到任未及三月例不註考據藩臬兩司會看得該員鄒放老成穩練,政治明通,現署成都首縣辦理裕如以之請補東鄉縣知縣,人地相宜實堪勝任會詳請奏前來合無仰懇天恩俯准,以另補知縣鄒放補授東鄉縣知縣,以資治理,該員請補不積各項班次之缺係要撤回今請補無字缺知縣銜缺相當毋庸送部引見亦無庸另請實授所有揀員酌補簡缺知縣緣由除咨部外照章改題爲奏恭摺具陳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飭部核議再此案查該員前次正署各任並無降革留任處分及經徵錢糧未完承緝盜案已起四叅案件扣至二十九年十一月初十日限滿係在限內請補合倂聲明謹奏,奉硃批,吏部議奏,欽此」,《申報》·Jan.16,1904,Num.1104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