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數學競賽

香港數學競賽Hong Kong Mathematics Olympiad)是香港中學數學競賽,由香港教育學院數學系和香港教育統籌局課程發展處合辦,在每年2、3月舉行。參賽學校每間派4-6名中四或以下的學生參賽,而於2010年起,則改為中五或以下的學生參賽。第一屆於1983年由羅富國教育學院香港教育署合辦。雖然它的英文名字帶有Mathematics Olympiad(數學奧林匹克),但它與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的學生選拔和訓練沒有任何關係。

比賽形式

比賽分初賽和決賽。初賽於1或2月分區在港島九龍新界數間中學舉行,決賽則於3或4月在香港教育學院舉行。

初賽分個人和團體項目,各擬10題。個人項目40分鐘,隊員各自作答,團體項目20分鐘,隊員可討論作答。所有題目均只需數值答案,無需列出步驟。以初賽成績總分篩選40隊進入決賽。

決賽也分為個人和團體項目,各有4份試卷(原為5份),每卷4題,每節5分鐘。個人項目為接力賽,4名隊員輪流作答,第2-4題須用到上一題答案。團體項目則隊員討論作答。每回答計時,短時間完成可以獲得額外分數。

決賽個人項目每份試卷,答對第1題可得1分,答對第2題可得2分,答對第3題可得3分,答對第4題可得4分,即四題全對可得10分。團體項目每份試卷,答對1題可得2分,答對2題可得4分,答對3題可得7分,答對4題可得10分。一分鐘內停止作答可將得分乘4,兩分鐘內停止作答可將得分乘3,三分鐘內停止作答可將得分乘2。另外,若果該份試卷完全答對,在基本分數(10分)乘以時間得分之後,額外再加20分。

初賽個人賽滿分、團體及個人總分的分區三甲學校的參賽者可獲證書,進入決賽的隊員亦可獲證書。決賽總分最高的三甲可獲冠、亞、季軍,可獲大會頒發的大型獎座一年展示權,同學亦會獲得獎牌。

所有進入決賽的學校均獲邀請參加數學營。

比賽形式每年雖然大致上相同,但一些細節(如計分方法、決賽舉行地點等)可能有所不同。

香港的中學數學競賽中,香港數學競賽參加人數最多,2000年以後參加學校約為200間。其題目較為簡易,但比賽時間短,賽制較為緊湊。

歷屆冠軍(1984年-2019年)

排名榜

}

参见

名 次 校 名 冠 軍 亞 軍 季 軍
1 喇沙書院 12 4 0
2 英皇書院 3 1 1
3 皇仁書院 3 0 2
4 英華書院 2 5 2
5 香港培正中學 2 0 5
6 聖保羅男女中學 2 0 1
7 金文泰中學 2 0 0
8 拔萃男書院 1 3 1
9 何明華會督銀禧中學 1 3 0
10 張祝珊英文中學 1 1 0
聖公會白約翰會督中學 1 1 0
12 勞工子弟中學 1 0 1
13 元朗商會中學 1 0 0
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黃棣珊紀念中學 1 0 0
荃灣公立何傳耀紀念中學 1 0 0
循道中學 1 0 0
新界鄉議局元朗區中學 1 0 0
18 伊利沙伯中學 0 2 3
19 下葵涌官立中學 0 2 1
聖言中學 0 2 1
聖保羅書院 0 2 1
22 九龍華仁書院 0 1 0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0 1 0
英華女學校 0 1 0
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 0 1 0
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 0 1 0
筲箕灣官立中學 0 1 0
聖公會呂明才中學 0 1 0
聖公會莫壽增會督中學 0 1 0
聖芳濟各書院 0 1 0
優才(楊殷有娣)書院 0 1 0
32 香島中學 0 0 2
荃灣官立中學 0 0 2
培僑中學 0 0 2
聖若瑟書院 0 0 2
36 中華基金中學 0 0 1
中華基督教會全完中學 0 0 1
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 0 0 1
沙田官立中學 0 0 1
玫瑰崗學校 0 0 1
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 0 0 1
高主教書院 0 0 1
順德聯誼總會李兆基中學 0 0 1
聖公會曾肇添中學 0 0 1
聖類斯中學 0 0 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