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魚

鳴魚,又稱音樂魚,是台灣民間傳說中的怪魚,能夠發出音樂般的聲音。

能力

鳴魚沒有目擊的紀錄,所以無法得知牠們的外貌,但傳說牠們能發出如鼓聲般有規律的優美聲音,百步(幾十公尺)外就可以聽得很清楚。

分布與紀錄

有關鳴魚的記載和傳說主要都位於淡水河中,「台灣烏龍茶之父」陶德也曾在搭船從淡水前往基隆時聽過鳴魚的聲音。另外,據說鳴魚也曾出現在基隆港口。

原型

雖然沒有人實際見過鳴魚,但有人推測鳴魚的真身就是叫姑魚,該魚可用魚鰾發聲,棲息於近海和河口一帶,從印度至西太平洋(包括台灣)都有分布,但叫姑魚的聲音跟鳴魚傳說中的「鼓聲」不太相同,仍不能確定。[1][2][3][4][5]

參考文獻

  1. 何敬堯. . 《妖怪臺灣:三百年島嶼奇幻誌‧妖鬼神遊卷》 (聯經出版公司). 2017年1月5日.
  2. 臺灣輿地彙鈔·清·龔柴
  3. 石岱. . 玉山社. 2003/11/05 [2020-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1).
  4. 約翰.陶德. . 五南圖書出版. 2015/11/25.
  5. . [2013-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