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電視廣播標準列表
本列表是依洲域順序排列的彩色電視廣播標準列表,右方的其他排列可提供合適的查詢方法,列舉世界上主权国家彩色電視廣播的標準。總共包含普遍承認與未被普遍承認的主權國家,共有199個。世界各地區之電視系統規格差異極大,所做一個歸類。 [參 1][參 2]
彩色電視廣播標準列表 |
---|
按洲域排列 |
按拼音排列 |
按注音排列 |
按英文排列 |
世界上主要有五種格式,第一種是類比電視系統;第二種是數位地面廣播電視系統;第三種是數位有線電視系統;第四種是衛星電視系統;第五種是網路協定電視。
類比電視系統
NTSC.PAL.SECAM三大電視系統之比較
NTSC | PAL | SECAM | |
---|---|---|---|
圓場頻率 | 59.94 Hz | 50 Hz | 50 Hz |
圓框掃描線 | 525條 | 625條 | 625 條 |
水平掃描頻率 | 15,734.264 Hz | 15,625 Hz | 15,625 Hz |
亮度信號頻寬 | 4.2 MHz | 5.5 MHz | 6.0 MHz |
聲音載波 | 4.5 MHz (System-M) | 歐洲 5.5 MHz (System-BG) 英國 6.0 MHz (System-I) 中國 6.5 MHz (System-D) | 6.5 MHz (System-DK) |
色信號 | I、Q | + 350 K~-500 K Hz + 350 K~-350 K Hz | |
繫色信號 | 282 fH = 4.2500 MHz 272 fH = 4.4065 MHz | ||
色信號調頻方式 | 相位及振幅正交調變 | 相位及振幅正交調變 (每隔一條線變換一次) | 6.5 Hz |
色差信號頻寬 | I=1.3 MHz Q=0.6 MHz | U=1.3 MHz V=1.3 MHz | > 1.0 MHz 1.0 MHz |
繫色信號相位 | -(B-Y) | 和 每隔3條掃描線改變 | |
色信號控制 | 沒有 | 利用擺動訊號 | 利用垂直歸線時9條掃描線 |
外加訊號 | 無 | / 2修正閘控訊號 | / 2, / 4, , / 2 |
數位化 | 較難 | 容易 | 最難 |
轉換特性 | 與PAL容易、與SECAM較難 | 與NTSC、SECAM均容易 | 與PAL容易、與NTSC較難 |
衛星通信 | 可行 | 可行 | 可行 |
操作方式 | 繁瑣 | 簡單 | 最簡單 |
畫面效果 | 會閃爍 | 較穩定 | 細緻 |
相容性 | 最佳 | 佳 | 稍差 |
彩色同步頻率 | 3.58 MHz | 4.433 MHz | 4.433 MHz |
代表 | 美國、日本 | 西歐、中國、印度 | 前蘇聯、東歐、法國、阿拉伯 |
PAL
參考於[2]

採用PAL制的國家(藍色)
採用NTSC制的國家(綠色)
採用SECAM制的國家(橙色)
採用NTSC制的國家(綠色)
採用SECAM制的國家(橙色)
- Phase Alternative Between Line西德開發,於1967年成立。
- 除了北美,東亞部分地區使用NTSC制式,中東、法國及東歐採用SECAM制式以外,世界上大部份地區都是採用PAL。
- 有PAL、PAL-B、PAL-D、PAL-G、PAL-H、PAL-I、PAL-K、PAL-K1、PAL-N、PAL-M,10種格式。
NTSC
SECAM
- Se'quential Co'uleur A Me'moire法國開發,於1967年成立。
- 採用SECAM制的國家主要為俄羅斯、法國、埃及以及非洲的一些法語系國家等等。
- 有 SECAM、SECAM -B、SECAM -D、SECAM -G、SECAM -K、SECAM -L,6種格式。
模擬電視系統列表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系統
主條目:1940年之前的電視系統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許多實驗和廣播系統都經過了測試。第一個是基於機械的,分辨率很低,有時沒有聲音。後來的電視系統是電子的。
UK 405線系統是第一個分配了ITU系統字母名稱的系統。[4]
數位地面廣播電視系統

世界採用數位電視規格圖
- 為數位電視節目地面整合式數位廣播有四個系統使用中。
- 中國(包括香港和澳門) 選擇了 DTMB (Digital Terrestrial Multimedia Broadcast) 當 DTV 標準。
- 在日本ISDB-T (地面廣播電視) 系統由電波產業會標準化 (Association of Radio Industries and Businesses) (ISDB formats).
- A system which uses an 8 VSB modulation (8 水平殘邊帶) for terrestrial broadcasting, standardized by ATSC, has been realized in the USA (ATSC 制式).
- The DVB Project has been realized in Europe by EBU (歐洲廣播聯盟)、ETSI (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 and the CENELEC (European Committee for Electrotechnical Standardization) (DVB formats MPEG-2/H.264 AVC). For terrestrial broadcasting the DVB-T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Terrestrial) standard is used.
- 美規 ATSC 8-VSB 用於 6MHz 電視頻道。
- 歐規 DVB-T COFDM 用於 6/7/8 MHz 電視頻道,目前台灣採用的是歐規 DVB-T 6MHz 。
- 日規 ISDB-T COFDM 用於 6MHz 電視頻道 (屬歐規改良型) 。
- 中規 DTMB TDS-OFDM 用於 8MHz 電視頻道 (屬歐規改良型) 。
系統 | 解釋 |
---|---|
DVB-T | 目前在使用DVB-T系統的地區/國家。 |
DVB-T 1 | 可能會使用DVB-T系統的地區/國家。 |
DVB-T 2 | 目前試播DVB-T系統的地區/國家。 |
RRC06 | 根據國際電訊聯盟(ITU)2006年區域無線電通信大會的共識,在將來改用數碼廣播時直接採納DVB-T系統的國家。 |
ATSC | 目前在使用ATSC系統的地區/國家。 |
ATSC 1 | 可能會使用ATSC系統的地區/國家。 |
ATSC 2 | 目前試播ATSC系統的地區/國家。 |
ISDB-T | 目前在使用ISDB-T系統的地區/國家。 |
ISDB-T 1 | 可能會使用ISDB-T系統的地區/國家。 |
ISDB-T 2 | 目前試播ISDB-T系統的地區/國家。 |
DTMB | 目前在使用DTMB系統的地區/國家。 |
DTMB 1 | 可能會使用DTMB系統的地區/國家。 |
DTMB 2 | 目前試播DTMB系統的地區/國家。 |
- | 尚未確定的地區/國家。 |
衛星電視系統
2017年11月17日,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以3票對2票贊成授權自願部署ATSC 3.0(該ATSC是最初的ATSC“ 1.0”的後繼產品),並為此發布了一份報告和命令。如果全電站決定部署ATSC 3.0服務,則必須在與ATSC 1.0兼容的信號上保持其頻道的同播。[5]
彩色電視廣播標準表
|
東亞地區
國名/地區 | 類比格式 | 數位格式 | 轉換為數位廣播日期 | 備註 |
---|---|---|---|---|
![]() | PAL D/K | DTMB | 2021年4月1日 | |
![]() ![]() | PAL I | DTMB | 2020年11月30日(香港) | [參 3] |
![]() | NTSC J/M | DVB-T | 2012年6月30日 | [參 4] |
![]() | PAL D | - | - | |
![]() | NTSC J/M | ISDB-T | 2011年7月24日 2012年3月31日 (福島﹑宮城及岩手三縣) | |
![]() | PAL D | - | - | |
![]() | NTSC J/M | ATSC | 2012年12月 | |
東南亞地區
國名/地區 | 類比格式 | 數位格式 | 轉換為數位廣播日期 | 備註 |
---|---|---|---|---|
![]() | PAL B | DVB-T 2 | ||
![]() | PAL B NTSC M | DTMB | ||
![]() | PAL B | * | * | |
![]() | PAL B | DTMB | ||
![]() | PAL B | DVB-T 2 | ||
![]() | NTSC M | DVB-T 1 | ||
![]() | NTSC M | ISDB-T | ||
![]() | PAL B/G/D/K | DVB-T | 2019年1月2日 | [6] |
![]() | PAL B | DVB-T 2 | ||
![]() | PAL B | DTMB 2 | ||
![]() | PAL B NTSC M | DVB-T 2 |
南亞地區
國名/地區 | 類比格式 | 數位格式 | 轉換為數位廣播日期 | 備註 |
---|---|---|---|---|
![]() | PAL B SECAM B | - | ||
![]() | PAL B | - | ||
![]() | PAL B | DVB-T 2 | ||
![]() | PAL B | DVB-T 1 | ||
![]() | SECAM K1 | - | ||
![]() | PAL B | - | ||
![]() | PAL B | DTMB | ||
![]() | PAL /B | RRC06 |
中亞地區
國名/地區 | 類比格式 | 數位格式 | 轉換為數位廣播日期 | 備註 |
---|---|---|---|---|
![]() | SECAM D/K | RRC06 | ||
![]() | SECAM D/K | RRC06 | ||
![]() | SECAM D/K | RRC06 | ||
![]() | SECAM D/K | RRC06 | * | |
![]() | SECAM D/K | RRC06 | ||
西亞地區
國名/地區 | 類比格式 | 數位格式 | 轉換為數位廣播日期 | 備註 |
---|---|---|---|---|
![]() | SECAM D/K | RRC06 | ||
![]() | SECAM D/K | DVB-T 2 | ||
![]() | PAL B/G | RRC06 | ||
![]() | PAL B/G | DVB-T 1 | ||
![]() | SECAM D/K | RRC06 | ||
![]() | PAL B/G SECAM B/G | DVB-T 1 | ||
![]() | PAL B | RRC06 | ||
![]() | PAL B/G | DVB-T 2 | ||
![]() | PAL B/G | RRC06 | ||
![]() | PAL B/G | RRC06 | ||
![]() | PAL B | RRC06 | ||
![]() | PAL B/G SECAM B/G | DVB-T 1 | ||
![]() | SECAM B | RRC06 | ||
![]() | PAL B/G | DVB-T 1 | ||
![]() | PAL B/G | RRC06 | ||
![]() | PAL B | RRC06 | ||
![]() | PAL B | RRC0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西歐地區
國名/地區 | 類比格式 | 數位格式 | 轉換為數位廣播日期 | 備註 |
---|---|---|---|---|
![]() | PAL B/H | DVB-T | ||
![]() | SECAM L | DVB-T | ||
![]() | SECAM L | DVB-T 1 | ||
![]() | PAL I | DVB-T 1 | ||
![]() | PAL B/G SECAM L | DVB-T 1 | (2006年9月1日) | |
![]() | SECAM L | DVB-T | ||
![]() | PAL B/G | DVB-T | (2006年12月11日完成) | |
![]() | PAL I | DVB-T | ||
![]() | PAL I,SECAM L | * | * | |
![]() | * | * | * | |
北歐地區
國名/地區 | 類比格式 | 數位格式 | 轉換為數位廣播日期 | 備註 |
---|---|---|---|---|
![]() | PAL B/G | DVB-T | - | |
![]() | PAL B/G | DVB-T | (2007年9月1日) | |
![]() | PAL B/G | DVB-T 1 | ||
![]() | * | * | * | |
![]() | PAL B/G | DVB-T 1 | ||
![]() | PAL B/G | DVB-T | (2007年10月15日完成) | |
中歐地區
國名/地區 | 類比格式 | 數位格式 | 轉換為數位廣播日期 | 備註 |
---|---|---|---|---|
![]() | PAL B/G | DVB-T 1 | - | |
![]() | PAL D/K | DVB-T 1 | ||
![]() | PAL B/G | DVB-T | ||
![]() | PAL D/K | DVB-T 1 | ||
![]() | PAL B/G | DVB-T | ||
![]() | PAL D/K | DVB-T 1 | ||
![]() | PAL D/K | DVB-T 1 | ||
![]() | PAL B/G | DVB-T | (2007年11月26日完成) | |
東歐地區
國名/地區 | 類比格式 | 數位格式 | 轉換為數位廣播日期 | 備註 |
---|---|---|---|---|
![]() | SECAM D/K | DVB-T 1 | ||
![]() | PAL B/G | DVB-T | ||
![]() | PAL D/K | DVB-T 1 | ||
![]() | PAL D/K | DVB-T | ||
![]() | SECAM D/K | DVB-T | ||
![]() | SECAM D/K | DVB-T 2 |
南歐地區
國名/地區 | 類比格式 | 數位格式 | 轉換為數位廣播日期 | 備註 |
---|---|---|---|---|
![]() | PAL B/G | DVB-T | - | |
![]() | PAL B/G | DVB-T 1 | (2007年9月25日) | |
![]() | PAL B/H | DVB-T 2 | ||
![]() | PAL D/K | RRC06 | ||
![]() | PAL B/H | DVB-T 2 | ||
![]() | SECAM | * | * | |
![]() | PAL B/G | DVB-T | ||
![]() | PAL B/G | RRC06 | ||
![]() | PAL B/H | DVB-T | ||
![]() | SECAM D/K | DVB-T 2 | ||
![]() | PAL B/G | DVB-T 2 | ||
![]() | PAL B/G | DVB-T 1 | ||
![]() | PAL B | DVB-T 2 | - | |
![]() | PAL D/G/K | DVB-T 1 | * | |
![]() | PAL B/G | DVB-T | ||
![]() | PAL B/G | DVB-T 2 | * | |
![]() | PAL B/H | DVB-T 2 | ||
![]() | PAL B/G | DVB-T | ||
![]() | PAL B/G | DVB-T | ||
![]() | * | * | * | |
北非地區
國名/地區 | 類比格式 | 數位格式 | 轉換為數位廣播日期 | 備註 |
---|---|---|---|---|
![]() | PAL B/G | RRC06 | - | |
![]() | PAL B/G SECAM B/G | RRC06 | ||
![]() | PAL B/G | RRC06 | ||
![]() | SECAM B | RRC06 | ||
![]() | PAL B/G | RRC06 | ||
![]() | PAL B/G | - | ||
![]() | PAL B/G | RRC06 | ||
中非地區
國名/地區 | 類比格式 | 數位格式 | 轉換為數位廣播日期 | 備註 |
---|---|---|---|---|
![]() | PAL B/G | RRC06 | ||
![]() | SECAM K1 | RRC06 | ||
![]() | PAL B | RRC06 | ||
![]() | SECAM K1 | RRC06 | ||
![]() | SECAM K | RRC06 | - | |
![]() | SECAM K | RRC06 | ||
![]() | PAL B/G | - | ||
南美洲
大洋洲
國名/地區 | 類比格式 | 數位格式 | 轉換為數位廣播日期 | 備註 |
---|---|---|---|---|
![]() | PAL B/G | DVB-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AL B | * | ||
![]() | PAL B,NTSC M | DVB-T 2 | * | |
![]() | NTSC M | DVB-T 2 | ||
![]() | NTSC M | DVB-T 2 | ||
![]() | PAL B/G | DVB-T 1 | ||
![]() | PAL B/G | * | ||
![]() | * | * | ||
![]() | PAL B/G | * | ||
![]() | NTSC M | DVB-T 2 | * | |
![]() | SECAM K | - | ||
![]() | PAL B | - | ||
![]() | PAL B/G | DVB-T 2 | ||
![]() | PAL B | - | ||
![]() | PAL B | - | * | |
![]() | PAL B | - | ||
脚注
- Final acts of the European Broadcasting Conference in the VHF and UHF bands. Stockholm, 1961.
- DVB.org 的存檔,存档日期2011-03-20., Official information taken from the DVB website
- M.I. Krivocheev – an engineer's engineer, EBU's technical review.
- Where did 625-line TV come from?
- .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2017-11-18].
- 新傳媒有關全面轉為數碼廣播的宣導片
参考文献
来源
- 书籍
- 畢厚杰,《新一代視頻壓縮編碼標準:H.264/AVC(第二版)》,中國,人民郵電出版社,ISBN 9787115214362
- 天津大學電視研究室,《電視原理》,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81
- 《電視工程》,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ISBN 9576551684
- 陳俊宇,《現代電視原理與檢修》,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ISBN 9572107585 / ISBN 9789572107584
- 陰家龍,《模擬與數字電視原理與檢修》,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ISBN 9787563521111 / ISBN 7563521119
- 黃慶元,《彩色電視接收機原理與維修》,陝西師範大學,1991,ISBN 7-5613-0374-4
- 高一心,《如何參加國外展覽》,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1995,ISBN 957-98663-0-9
- 期刊文章
- 李偉,《淺談數字電視的現狀和發展前景》,《有線電視技術》,2003 10(7) -13-15
- 張文軍,《數字電視地面廣播技術與傳輸標準》,《電視技術》,2001(1) -5-7、29
- 張波濤,《技術與標準:中國如何跑贏數字電視全球馬拉松》,《資訊空間》,2003 12 –88-9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